国道G236线龙川县龙江大桥新建工程,预计明年底完工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河源搜狐焦点讯】总投资5047万!国道 G236 线龙川县龙江大桥新建工程,预计2020年底完工!
一、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国道 G236 线龙川县龙江大桥新建工程(K1053+300~K1053+800)
建设单位: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公路局
建设地点:河源市龙川县
建设性质:新
建用地面积:7800平方米
总投资:5047万元
开工日期:2019.12
二、项目由来国道 G236 线(原省道 S227 线)起于龙川下吉、经过麻布岗、赤光、龙母、丰稔,终点止于老隆镇,全长约 100km,为二级公路。该国道是龙川县境内重要的纵向交通要道,是目前北向连通江西省的少有通道,与省道 S228 线和省道 S339线组成交通网络,对促进龙川北部的经济发展起到关键作用。国道 G236 线跨龙川枫树坝水库的彭坑大桥是(老)隆江(西)的咽喉工程,该桥建成于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桥长 301m,桥宽 8.5m,主桥结构由门式刚架、双曲拱桥和带挂梁T 型刚构组成。经多年运营,彭坑大桥的不同部位出现各种病害,2013 年 12 月,广东省公路工程质量监测中心重新检测之后,该桥被评定为四类桥梁,即属于影响使用质量、存在较大隐患的桥梁。
三、项目概况
(1)线路走向及主要控制点
本项目位于河源市龙川县,从彭坑大桥桥头附近现状道路改建,起点桩号为K1053+300,坐标为北纬 24°26'42.36",东经 115°26'5.42",经彭坑大桥右侧跨越枫树坝水库,后接回现状道路,终点桩号为 K1053+800,坐标为北纬 24°26'27.16",东经 115°25'59.42"。整个路线均在河源市龙川县境内。推荐线位路线全长 500m,其中桥梁长度 340m,项目地理位置见附图 1。
主要控制点:彭坑大桥、枫树坝水库。
(2)建设规模
推荐方案路线全长 500m,设计公路等级为二级公路,设计速度为 60km/h,双向两车道。主要建设内容包括路基和桥梁建设。项目平面图见附图 2。
项目全线长 500m。其中桥梁总长 340m,起点桩号为 K1053+370,终点桩号为 K1053+710,占路线长度的 68%;拆迁建筑物 547.32 平方米,征用土地 0.78公顷。投资估算总金额 5047 万元,平均每公里造价 10094 万元。
(3)技术标准
根据本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推荐方案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表 1-2。
四、推荐方案
(1)路基工程
全线采用设计速度V=60km/h的二级公路标准,行车道和硬路肩的横坡均为2%,土路肩横坡为4%。路基:0.75(土路肩)+1.5(硬路肩)+2×3.75(行车道)+1.0(硬路肩)+0.75 (土路肩)=12.0m。
图1-1 路基标准横断面图
(2)路面工程
根据本项目工程可研报告,本项目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
①路基路面
路基路面推荐采用混凝土路面:面层:26cmC40混凝土基层:20cm厚水泥稳定级配碎石(5%)底基层:20cm厚水泥稳定碎石(3%)垫层:15cm未筛分碎石路面结构层总厚度为81cm。
②桥面铺装路面结构
主桥:面层:12-20cmC55混凝土
引桥:面层:15cmC55混凝土
(3)排水设计
①路基排水
路基排水系统由边沟、排水沟、渗沟、截水沟、急流槽及天然河沟等组成。
边沟:本项目挖方段采用浆砌片石矩形边沟形式,沟底宽60cm,沟深60cm。
排水沟:排水沟主要设置在路基的坡脚处,与边沟相连通。一般路段采用60×60cm的矩形浆砌片石排水沟。
渗沟:渗沟主要设置在路基地下水丰富以及对路基有影响的地段,一般采用碎石渗沟。
截水沟:自然坡面有水流流向路堑时,在路堑坡顶5m外设山坡截水沟。
截水沟采用矩形断面,沟底宽60cm,沟深60cm;为拦截坡面水,防止边坡冲蚀破坏,在挖方边坡平台上设置了下宽40cm,上宽80cm,沟深40cm 的梯形截水沟。
急流槽:为排除路面水,在路基边坡、路基边沟或截水沟水进入路基排水沟以及路基排水沟水进入沿线自然河沟时,一般均应设置急流槽,避免路基排水沟水冲刷河沟岸坡。急流槽采用M7.5浆砌片石砌筑。
②路面排水路面排水设计是公路路面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由降雨形成的路面水膜影响车轮与路表面的接触,车辆高速行驶时,易使车轮产生液面滑移(即“水漂”),且行驶的车辆尾部易形成水雾,影响驾驶员的视线,易发生交通事故,影响行车安全;另一方面,路面水若不能及时排除,还会透过路面面层渗入到基层,这样易使基层软化、冲刷和基浆,影响路面的整体强度,最终导致路面过早破坏。
考虑本工程所处地区夏半年高温多雨,本段路面排水采用漫流式,即设置路拱横坡2.0%,纵坡不小于0.3%,桥梁段需要设置路面径流收集系统,通过事故应急池后排放。
路面排水包括:路表排水、路面内部排水。
路面排水
一般路段,路面设置2%路拱横坡,路面水由路拱横坡向两侧自然分散排除。超高路段,汇集路面水后经超高内侧将水排除路面。
路面内部排水
为防止路面下渗雨水浸湿路面结构层和土基而造成土基强度降低和路面损害,在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顶面铺设稀浆封层。对于填方路段边部设置横向排水管,以排除渗入到路基中的部水分。
(4)桥涵工程
①桥梁标准断面
路基:桥梁标准断面全宽12m,桥面净宽:9.75m。路基桥梁标准横断面见图1-2。
②桥涵布设情况
桥梁形式:梁桥
桥梁长度:340m,对应桩号为K1053+370至K1053+710。其中跨越水体长度为285m。
桥梁结构:(65+113+65)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箱梁+3×30m预应力混凝土小箱梁。见图1-3。根据设计资料,在综合考虑桥梁总体的施工难度、水中设墩及工程造价等多方面因素后,目前采用(62+113+62)+3×30m小箱梁方案是最优方案。
桥墩布设情况:由于桥梁设计已为最优方案,结合设计图纸可知,龙江大桥需要设置5个水中桥墩。
新建龙江大桥跨越枫树坝水库所在位置的水深约30m,桥梁基础符合深水基础的定义,新桥中心线和旧桥中心线之间横向距离约为17m,新桥基础施工空间受到一定制约的情况下,采取的桥梁基础为大直径钻孔桩。大直径钻孔桩基础是目前国内深水桥的普遍采用的基础形式,是桥梁深水基础形式中最为经济的基础形式之一。其设计、施工工艺成熟,单桩承载力大,抵抗水平力强,有限承载力高,适应性强,可适应于各种地形条件和不良地质,且桩长适应性广,施工质量容易控制。相比其他形式的基础,钻孔桩基础平面尺寸较少,即便在狭小的空间内也可以进行施工,国内很多的桥梁加宽扩建工程均采用钻孔桩基,效果理想。
五、工程占地
(1)工程占地情况
工程占地分永久占地和临时用地,永久占地即主体工程征地范围,主要包括公路路基、桥梁等占地;临时用地主要指桥梁预制场、钢筋加工厂、临时堆土场和弃渣场等临时占地。
本工程总占地面积为1.35hm2,其中永久占地0.78hm2,临时用地0.57hm2。工程占地详见表1-4。
(2)工程拆迁情况经核实,本项目工程拆迁量为547.32平方米,拆迁处为桥尾的两座民房,均为两层,一座单层面积为159.07平方米,一座单层为114.59平方米。
本项目不涉及环保拆迁。
六、工程实施方案
(1)筑路材料和运输条件
石料本项目所在区域石料储量丰富,沿线出露的基岩主要有下古生界变质砂岩、变质页岩;下石炭统至泥盆系峡山群石英细砂岩、粉砂质页岩;侏罗系高基坪群凝灰岩、凝灰角砾岩夹粉砂岩;白垩系南雄群粉砂岩、砂岩及含砾砂岩;另外出露的岩浆岩为燕山第二侵入期中细粒黑云母花岗岩。上述岩体的岩质坚硬,强度高,是工程建设的良好材料,可以就地开采使用,方便、快捷,能满足本项目建设的需要。
砂料本项目工程用砂主要来自东江沿岸,产量及质量均能满足公路建设的需要。
路基填料工作区内路基填料可取自低山丘陵区的路基挖方段,地表分布的坡积粘性土及残积粘性土层均为良好的天然粘性土填料,另外全风化、强风化岩层较易开挖,且工程性质较好,也可作为路基的良好天然填料。除路基挖方土石可作路基填料之外,沿线各处均可取土,平均运距在5km以内。
钢材水泥可在龙川县就近购买国家大型优质生产厂家的产品,工作区内有国道G236、省道S339 线、县道X178,交通方便,运输便利。
(2)土石方平衡项目挖方本项目7779m3(天然方),填方3272m3(压实方),弃方4503m3(压实方),弃方包括弃土1385m³、弃石642m³。另外本项目钻渣1625m³和泥浆851m³。弃方运送至距离项目2.5km 国道G236附近,弃渣场占地约1000m2,占用土地类型主要为林地。具体位置见附图12
(3)临时工程施工人员拟租用国道沿线民房,不设施工生活区。本项目共新增临时占地5700m2,其中施工工区内设置预制梁场、钢筋加工厂和临时堆土场,占地1000m2,另外本项目设置一个弃渣场,占地约1000m2;有2处施工便道,排名前列处位于桥梁起点左侧K1053+400附近,占地约2.54亩,第二处位于桥梁终点左侧K1053+700附近,占地约2.95亩。
(4)施工计划根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本项目的施工期预计为2019年底至 2020年底,共12个月。
附图1 项目地理位置示意图
附图2本项目建设位置平面图
附图3本项目与现状彭坑大桥建设关系示意图
附图4本项目平纵图
附图5-1本项目与广东龙川枫树坝省级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相对关系示意图
附图5-2本项目与广东龙川枫树坝省级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相对关系放大图
附图6本项目周边水环境功能区划图
附图7本项目周边大气环境功能区划图
附图8本项目与广东省生态功能区划的位置关系
附图9本项目与河源市生态功能区划的位置关系
附图10本项目地表水环境监测点位布置图
附图11本项目声环境和大气环境监测点位布置图
附图12本项目临时用地位置示意图
附图13本项目事故应急池布置位置示意图
附图14 枫树坝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及梅东管护点与本项目的位置关系
图文综合来源:河源市生态环境局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